您好,欢迎来到中原食品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大学生食安素养报告2.0:对添加剂误解最深 科普成效显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原食品网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762
核心提示:青年学生是国家进步的新生力量。在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大环境下,高校中的大学生们对于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对于网络上流传的食品领域谣言又能否清晰分辨?日前,《全国大学生食品安全素养调查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的“2.0版本”正式发布,数据显示,大学生们普遍食品安全素养较高,但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最深,在参与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后,短时间内素养有明显提升。
  青年学生是国家进步的新生力量。在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大环境下,高校中的大学生们对于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对于网络上流传的食品领域谣言又能否清晰分辨?日前,《全国大学生食品安全素养调查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的“2.0版本”正式发布,数据显示,大学生们普遍食品安全素养较高,但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最深,在参与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后,短时间内素养有明显提升。
 
  据了解,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联合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共同举办“2017-第三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为精确评估我国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素养,提高食品安全科普效果,建立定量化的指标体系,自2017年6月起,2017-第三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官方微信平台“食安控”启动“全国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竞赛”有奖线上答题活动。
 
  本次知识竞赛题库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等提供,包括米面、粮油、冷冻食品、蛋制品、禽肉、海鲜、食品安全知识等十余种类别的888道题目,按难易程度分为“菜鸟赛”和“达人赛”,挑战参赛者的知识极限。康师傅作为连续三年独家支持大赛的企业,为大赛贡献了丰富的企业资源,参赛者通关成功后均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奖品为康师傅礼包电子购物券。
 
  基于知识竞赛的海量数据,主办方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携手广东省现代社评院共同发布《全国大学生食品安全素养调查报告(2017)》的“2.0版本”,对高校群体在活动参与中展现出的食品安全素养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答题正确率84.34% 对添加剂误解最深
 
  据统计,本次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竞赛共覆盖全国104所高校和少量分大学生,总答题次数为124.6万次,参与答题的大学生共19913人,其中男生占48.5%,女生占50.5%。
 
  《报告》中数据显示,在888道知识竞赛题目中,大学生平均答题正确率为84.34%。其中对于“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造假行为”判断题答对的同学最多,正确率为96.02%。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规定,按标准和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并进行有效标示,并非造假行为。
 
  错误率最高的判断题是“三聚氰胺是食品添加剂”,答错的人占比高达38.25%。三聚氰胺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是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非法添加物。
 
  在常识类、专业类、法规类题目作答中,大学生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5.47%、83.77%、83.71%。
 
  参加竞赛后素养水平提升12% 科普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题库中同时出现在首次答题和末次答题中的题目共有583道。
 
  在大学生参与知识竞赛答题中,首次答题平均正确率为68.55%。在首次答题时,错误率最高的题目为关于休闲食品出现“无添加剂、无反腐剂、无污染”等字样的描述,错误率高达56.34%。实际上,食品要达到“无添加”的状态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出来一两个小时后就会开始变质。添加剂的作用不仅仅是延长食品保质期,同时也可以改善食品口感。只要是按照国标使用添加剂,食品就可以保证安全。
 
  最后一次答题时题目平均正确率为80.76%,错误率最高的题目仍然是上文提到的“无添加”食品,但错误率已经降低到36.34%。
 
  数据显示,通过参加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大学生食品安全素养水平提升约12个百分点。《报告》指出,参与知识竞赛对短时间内提升大学生群体食品安全素养有着明显效果。
 
  工学类专业参与度最高 学生社团最积极
 
  据《报告》统计发现,在参赛大学生群体中,工学类专业的大学生参与竞赛人数最多,达到37.63%,其次是管理学专业和医学专业的学生,分别为16.43%和12.61%。
 
  此次活动共覆盖104所学校的大学生,约三成参与学生集中在十所高校,其中参赛人数最多的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调查发现,各校学生会是参赛最积极的学生社团,其成员占到总人数的 31.9%。其次是志愿服务类社团,占18.01%,第三是饮食类社团,占11.39%。
 
  非学生群体擅长烹调问题 食品安全素养低于大学生
 
  除了高校群体外,还有部分非学生群体参与了知识竞赛。数据显示,非学生群体作答时,题目平均正确率为58.25%,比学生群体低26.09%。
 
  有趣的是,和大学生群体相比,非学生群体答题正确率最高的是关于烹调、贮存食品等常识类问题,这类题目平均正确率为60.82%,而专业类题目正确率仅为56%,法规类正确率62.37%,均低于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成为传播载体 食品安全科普有重要意义
 
  《报告》指出,食品安全科普在高校有需求、有必要、有空间。通过知识竞赛的开展可以看出食安科普工作在高校中有着广泛的需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辨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食品安全的科普也将提升大学生外出用餐、购物时的辨别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
 
  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热情高、起点高、话题多、传播力强、总体素养水平高,已经成为科学传播的有效载体。科学性和趣味性并重的答题竞赛对大学生有着广泛吸引力,通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影响周边同学、朋友和家人,让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传播更广泛。
 
  《报告》建议,未来应策划更多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活动和内容,融入更多互联网餐饮、网购食品方面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并根据大学生互联网社交的变化与需求,鼓励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在提升自身科普素养的同时,改善和净化身边的食品安全环境。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