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獐子岛的虾夷扇贝时隔三年再度存货异常,2月1日早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成立灾害应对工作小组,并组织开展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
1月30日晚间,獐子岛预计2017年净利润亏损5.3亿元-7.2亿元。数据显示,獐子岛2015年虾夷扇贝营业收入为7.57亿元,2016年为7.53亿元。獐子岛此次预亏上限7.2亿元,已经接近公司2016年虾夷扇贝的全部营业收入。
预亏上限接近2016年虾夷扇贝的营收
公开资料显示,獐子岛岛民主要从事海上捕捞,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以来,獐子岛一直以集体经济的模式存在。1998年,獐子岛所属的长海县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时,獐子岛成为全县唯一一个依然保留集体经济体制的乡镇,而周围的海洋岛、大长山、小长山等岛屿,都把海域承包到个人。对岛民来说,他们既是獐子岛的股东,又大多是公司的职工。
“公司上市后,觉得公司发展还挺好的,但没想到两次扇贝消失。”獐子岛一位职工告诉新京报记者,对于扇贝消失,一方面自身觉得可疑,想要对外发声,但又害怕说多了伤害公司。此外,公司现在已经明确要求不能接受采访。
公司1月30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可能对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相关金额将全部计入2017年度,预计可能导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亏损。公司预计2017年净利润亏损5.3亿元-7.2亿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獐子岛此次预亏上限7.2亿元,已经接近公司近年来虾夷扇贝的全部营业收入。数据显示,獐子岛2015年虾夷扇贝营业收入为7.57亿元,2016年为7.53亿元。
根据獐子岛2016年年报,獐子岛曾以48.5万亩海域使用权(评估价值为206881.76万元)及养殖产品(2425万枚虾夷扇贝,评估价值为7274.00万元)作为抵押物,取得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长海支行长期借款6.98亿元。
据此计算,该公司每枚虾夷扇贝评估均值为2.999元,据此评估值,若按照最高亏损7.2亿元计算,这相当于獐子岛2.4亿枚虾夷扇贝“消失”掉了。
被疑为财务“洗大澡”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资深市场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一些上市公司在第一年发生亏损,并预计第二年也无法扭亏,为了避免被ST等,往往会通过大额计提的方式将亏损集中在一年,从而方便在下一年把包袱甩掉。“不排除獐子岛也采取类似的手法。避免被ST。”上述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大幅计提,獐子岛在2014年亏损11.9亿元、2015年再度亏损2.43亿元。因连续两年亏损,股票于2016年被ST。为保壳,獐子岛在2016年通过放弃79万亩不适宜虾夷扇贝底播的确权海域、向控股股东出售子公司等方式,实现净利润7959万元,成功在披露2017年年报后摘帽。
目前,獐子岛债务率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13年,獐子岛负债率仅为54.07%,2014年发生扇贝消失后,负债率一跃上升至76.29%。2015年升至79.75%,2016年略微下降,负债率为75.60%。
清晖智库创始人、经济学家宋清辉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如果参照獐子岛2014年经验,不排除獐子岛债务率再度跃升。
三个月前曾称虾夷扇贝抽测正常
1月30日晚间,獐子岛公告称,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
獐子岛在2月1日公告中称,公司在1月31日进行的盘点及减值测试相关工作主要为:成立灾害应对工作小组。保障存货盘点及原因分析工作快速推进等。
其次,獐子岛与海洋专家、年审会计师共同修订盘点计划,盘点点位增加超过一倍,相应增加盘点船只、公司盘点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监盘人员,以增强盘点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公司组织开展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7年10月25日,獐子岛公告称,公司于2017年9月26日启动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活动,并在10月18日完成全部计划调查点位的抽测工作。
公告显示,本次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涉及2014-2016年底播预估到2017年10月末未收获的海域面积135万亩,调查点位120个。根据抽测调查结果显示,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
宣布无异常后,2017年12月23日,獐子岛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进展情况公告。公告显示,和岛一号基金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其中,和岛一号基金减持计划最早从2017年11月13日起开始实施,分别于11月17日,12月18日和12月19日依次按比例减持,合计减持199.85万股,减持金额1612.39万元。这并非獐子岛首次出现扇贝消失。
和岛一号基金有獐子岛的多位内部员工参与。根据獐子岛2016年8月10日公告,公司员工参与认购“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认购金额不超过7500万元,其中董事、监事及高管拟认购不超过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