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北京蔬菜主供地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气候条件良好,未出现往年初冬降雪和连续雾霾天气,秋冬季蔬菜产地转换衔接顺利,市场供应量充足稳定。11月数据显示,7家批发市场25种蔬菜上市量,环比增加6%,同比增加3.8%。
按照往年规律,北京地区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是比较明显的,每年冬春季的价格都会达到一年中的最高点,一般情况下进入11月份价格就会进入上涨区间。但今年入冬以来,北京蔬菜批发价格较为罕见地出现了9年来首次月环比下降,降幅2.5%,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18.4%。受综合因素影响,零售价格环比虽上涨了4.2%,但同比降幅仍达到了10.2%。
分析认为,菜价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10月上旬北方产区经历了一轮大范围降雨、降温天气,迫使秋冬季蔬菜供应量提前进入转换期,拉动菜价提前进入上涨周期,入冬以后菜价上涨的空间有限。二是主供地蔬菜生产情况总体优于往年,北方产区冬储菜入库量大,南方产区蔬菜供应量也逐步加大,虽然劳动力、运输成本仍处于上升阶段,但充足的供应对价格起到了抑制作用。
据新发地批发市场介绍,市民常吃的“当家菜”品种大白菜、西红柿、土豆、胡萝卜等产量普遍增加,大白菜亩产增幅约30%,价格降幅也达到了30%。
总体来看,市民常吃的“大路菜”价格稳中有降,但仍有一部分蔬菜价格下阶段可能出现上涨。如冬瓜、花菜、青梗菜花、莴笋等价格因大小年问题,可能出现上涨,丝瓜、苦瓜价格可能出现季节性上涨,豆角因北方产区10月份降温提前退市,价格会出现上行。
针对蔬菜价格波动的特点,近年来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予以应对,如连续多年实施跨省区冬季蔬菜联合保供行动,完善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今年还建立了北京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应急调控预案,初步建立了以应急调控为抓手、以应急救助为保障、以应急资金为基础的三级调控体系,从机制上确保“菜篮子”量足价稳,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