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微博)讯 (海西晨报(微博) 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李晓兰) 今天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日前厦门市疾控中心公布了2017年厦门艾滋病流行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艾滋病疫情目前在厦门保持中低水平流行态势,艾滋病患者在地区、性别、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异。
男女比例差近10倍
据市疾控中心介绍,目前,厦门艾滋病疫情总体保持在中低水平流行态势,但每个区各有不同,病例分布呈现地区差异。目前,厦门6个区按《中国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标准(试行)》,有4个区已经达到了二类县(市、区)的艾滋病流行水平,即辖区内报告现存活的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AIDS(艾滋病)病人总数在100-500人。
另外,厦门艾滋病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男性病例远多于女性。现住址为厦门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男女性别比为9.7:1,青壮年人群(20-49岁)占85.8%。市疾控方面表示,男性病例远多于女性,主要与我市病例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有较大比例有关。
青年学生患病增多
值得关注的是,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患上艾滋病。据市疾控方面统计,目前厦门青年学生病例继续呈现增多趋势:2010年-2013年厦门报告的青年学生病例占新报告病例数的4.44%,而2014-2017年10月期间报告的青年学生病例占6.31%,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以性传播途径为主,而且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比超过异性性传播。近年来,经男男同性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病例占比较大。2014年起,厦门新报告现住址在厦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同性性传播占比首次超过异性性传播。2017年1-10月份,经性接触途径感染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9%,其中同性性传播占比为55%,异性性传播占44%。
相关链接
厦门增设治疗点方便病患求医
艾滋病人群,在厦如何更好地看病、治疗,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今年,厦门又有新举措,方便艾滋病患者求医就诊。
2017年,厦门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市第一医院总院增设一个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该治疗点于2017年6月15日正式开诊,极大方便了艾滋病患者就近接受抗病毒治疗和CD4 T细胞检测等医疗服务以及取药、治疗和随访检测等需求。
此外,为了更准确地确诊艾滋病,厦门已建立了艾滋病确证实验室2个(包括厦门市疾控中心和厦门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艾滋病初筛实验室31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艾滋病检测网络。全市有18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常年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2017年1-10月,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完成HIV血清学抗体初筛检测296974人次,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7.6%。
厦门还设立了6个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点,分别针对静脉吸毒者、暗娼、医院侵入性治疗人群、外来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和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主动监测。
科学对待不要盲目“恐艾”
听到艾滋病,许多人都会避之不及甚至莫名恐惧,由此衍生出一种名叫“恐艾症”的疾病。
小娟(化名)是一名大学生,爱美,也喜欢自拍。有一天朋友圈有人代购韩国进口“瘦脸针”,她迫不及待网购了几支,跑去美容院注射,结束后,小娟发现脸颊的小针眼在渗血,这把她吓坏了,担心因此破相。过了一周,针孔的痕迹逐渐消失,小娟又恢复容颜,可小娟却又有新的担忧———担心患艾滋病。学校曾有过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宣传教育活动,小娟记得血液传播也是其一。回忆起美容院的环境,小娟隐隐担心:“会不会美容师错拿别人使用过的注射器,或者没有做消毒处理?”担忧、恐惧持续围绕着她,小娟成天没精打采。上网搜索艾滋病的症状后,她开始觉得发热,时不时量体温,可每次都正常,然后她开始觉得皮肤要起疹子,呼吸也不顺畅,恶心,头晕。近半年来,小娟几乎每隔半个月就去各大医院感染科、市疾控中心等部门进行艾滋病检查,结果都是阴性,虽然医生多次解释未患病,可她的担忧并没有因此减少。她进入艾滋病主题贴吧、QQ群,发现群里传言存在一种医学上检查不出来的“隐形艾滋病”,更坚信自己患病,从此郁郁寡欢。
厦门医学院附属医院(厦门市第二医院)心理门诊朱丽君医生解释,每年都有小娟这样的恐艾患者就诊,尽管每次检查都显示未患病,但患者持续怀疑报告结果。朱丽君介绍,恐艾症不等于艾滋病,治疗方式也和艾滋病截然不同,以心理治疗为主。
如何克服恐艾症呢?
1.获取艾滋病的科学知识。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识,不要盲目相信不正确的消息。
2.避免依照症状“对号入座”。不少人会认为自己的症状符合艾滋病,其实这是心理暗示的表现。
3.相信检测结果。
4.转移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在工作或学习上,以减轻忧虑和担心。
5.洁身自好,正确管理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