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行业不景气,导致双汇发展,雨润等几家国内肉制品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都发展不够乐观。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以双汇发展为例,其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3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55亿元下降了6%左右;而净利润为19.04亿元,比2016年上半年的21.51亿元更是跌幅超过11%。虽然双汇营收和利润双降也和其高管团队频繁变动的影响有关,但难以忽视的是,其竞争对手们也全军覆没,肉制品行业急需改革,提升业绩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粮肉食2017年上半年业绩逆势增长。中粮肉食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为33亿元,较2016年同期人民币约30亿元上升10.4%。
业内预测,未来国内肉制品市场三巨头的排位或将因中粮肉食的快速发展而发生改变。
收购红利减退
根据双汇发展2017年上半年报告显示的主要营收构成中显示,其屠宰业务上半年营收145亿元,同比下滑7.15%,营业成本下滑8.93%。而肉制品业务方面,上半年营收109亿元,同比下滑0.21%,营业成本上涨3.32%。
双汇发展的屠宰业务贡献主要收入,主要利润则来自于肉制品业务。此前双汇发展由于可以依赖较低的美国猪肉价格,在成本上有较大优势,但随着国际猪肉价格已经不具备优势,成本与国内猪肉无异,双汇发展也只能与其他品牌同起跑线竞争。“原本依靠收购史密斯菲尔德,而借助于中美两国猪肉价格差的优势双汇发展,近来也逐渐失去这部分优势。”一位长期观察肉制品行业的业内人士说。
对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双汇早在2013年就收购了美国猪肉巨头史密斯菲尔德,由此获得了价格较低的美国猪头,在成本上占据较大优势,在国内生猪价格大幅上涨时,避免了自身利润的下滑。不过,从今年春节后开始国内猪肉价格一路走跌,生猪价格由每公斤18.35元连续跌至每公斤13.58元。而美国猪肉价格从去年底开始进入上升期,价格维持在1.2万元/吨,虽然仍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但考虑运费等额外费用,其成本已经接近国内,低成本优势因此消失,再加上各肉制品企业的“围攻”,已然有些力不从心。
另外,除了外部竞争力下降外,双汇多位高层辞职也被归为一大原因。2016年11月,双汇副总裁李红伟提交书面辞职报告;2017年2月,双汇副总裁宋保国提交书面辞职报告;2017年5月8日,双汇司副总裁刘清德提交书面辞职报告。这些内部因素被认为影响了双汇发展的品牌营销、运营的顺畅与稳定。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双汇未来可以通过增加优质牛羊肉业务,布局华南华东市场的同时守住现有市场,这样对于双汇发展来说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做到体量和利润最大化。
传统肉制品三巨头全军覆没
无独有偶,不仅是双汇,肉类市场传统三巨头的另外两家雨润的业绩也并没有比双汇发展好,几乎全军覆没的状态,连做上游的养猪企业也难以幸免。
2017年上半年,素有“养猪大王”称号的温氏股份(300498.SZ)实现销售收入251.24亿元,同比下降11.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0亿元,同比下降74.95%。其中养猪业务成为“罪魁”之一。
根据财报显示,雨润食品(1068.HK)的主营业务冷鲜肉和冷冻肉业务今年上半年收入约为48亿港元,较2016年下降近4成。可以说,今年上半年,做冷鲜肉的公司,面临的压力都很大。猪肉价格跳水,意味着要保持总体收入规模的增长很难。
这也是行业问题,根据农业部数据,上半年,中国平均生猪价格为每公斤人民16.2元,较比较期间下降16.1%。2017年6月,平均生猪价格为每公斤人民币13.8元,与去年5月每公斤人民币20.5元的近期高位相比,生猪价格下跌32.7%。其中,双汇冷鲜肉营业收入同比只下滑了7%,表现尚可,毕竟雨润食品下跌近四成。
除非是多元化发展的养猪农牧企业发展尚好。例如,海南上市公司罗牛山(000735)8月25日晚间披露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157.44%;实现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542.70%;罗牛山表示,公司上半年各项主要财务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包括畜牧业等在内的大农业与房地产业务、教育产业势头良好,特别是仓储冷链业务,在上半年得到了很好发展。
不过,单看肉制品业务,反倒是,背靠中粮背景的中粮肉食2017年上半年业绩比较意外。据了解,中粮肉食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为33亿元,较2016年同期人民币约30亿元上升10.4%。
业内预测,未来国内肉制品市场三巨头的排位或将因中粮肉食的快速发展而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