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80、90后们喜欢喝高度白酒吗?估计大部分都会咂舌。
从笔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最头疼的就是参加饭局喝白酒,每次能躲就躲,不会主动去喝,即使喝一点,也是碍于情面,“被迫”饮下,劝酒的人不痛快,自己也很无奈,毕竟酒量有限,不敢在酒局上做“英雄”。
不过,低度白酒、鸡尾酒、冰酒、红酒、啤酒等度数低的酒,还是可以喝一些,低度酒喝起来口感不错,不容易醉,也可以表达感情,自己发现身边的很多年轻人也是如此,不是特别喜爱喝高度数的白酒,而年龄偏大的朋友则喜欢喝白酒。
其实,很多人都分不清什么是高度酒,什么是低度酒?据调研了解,低度白酒与高度白酒一脉相承,只是乙醇的浓度不一样,如果低度白酒是一个相对的概念,50度以下都是低度白酒或者是降度白酒,后来把40度以上也归为高度白酒,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最近有消息称,《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报批稿)已进入到意见综合汇总和反馈处理阶段,若没有意见或相关意见已妥善处理的标准报批项目,按照国家规定,将很快得到国家标准委批准公布。
这个标准将明确中高低度酒界限。比如,高度浓香型白酒的酒精度上限不变,高低度白酒的界限设为45%vol,高度酒: 45%vol≤酒精度≤68%vol; 低度酒25%vol≤酒精度<45%vol。
在笔者看来,这个标准出台后,对于低度浓香白酒生产企业来说,则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使得这个品类的发展更加有规可依,修订后的标准相比之前的也更加科学、严谨、合理,有利于企业指导生产,保障了食品安全,提升了低度浓香白酒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企业是个重大利好。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白酒产品需求趋向多元化、个性化,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逐步形成,尤其是对低度白酒的需求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7月28日,在“2017中国低度白酒发展高峰论坛”上,据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介绍,低度白酒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到现在,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白酒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
来自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975—1980年,低度白酒产量不足1%,到1980—1985产量达到20%, 1980到1990年50度以下的白酒占到总产量的50%以上,2000年至今已经占到了90%以上。
不仅国内,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蒸馏酒的酒度,原酒在50—70度,白兰地是60—80度之间,伏特加是80度左右,威士忌40—43度,白兰地是37—43度,朗姆酒是40度以下,38—43度之间,所以说国际流行的酒度大部分在43度之下。
其实,国际上很多国家对烈酒的度数都有限制,欧美烈酒的酒度在40度以下,日韩烈酒的酒度在25度以下;在国际白酒分类中,中国白酒被包含在浓度小于80%的基酒中,从国际贸易口径上食用酒精和中国白酒被当成了一回事,这真的是很滑稽。
既然低度酒是未来中国白酒的发展趋势,首先要我们来回顾一下它的历史。其实,低度白酒是中国白酒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是顺应市场需求的时代产物,从启动研发至今已走过40多个年头。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为改变中国白酒“烧刀子”“闷倒驴”的印象,更好拓展消费群体,应对国外低度酒的冲击,打开国际市场,五粮液、张弓酒等企业率先开始了低度白酒的研制。
白酒降度并非一件易事。如何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成为白酒界共同面对的技术难题。1972年~1978年,五粮液受华罗庚“优选法”启示,攻克了低度白酒技术难关,完成了实验研究,将52度五粮液成功降到38度和35度。
1975年,河南省郭宗武先生,采用低温法和提高基酒质量、加香泥板、回酒发酵、中高温曲配合使用等措施,成功研制出38度张弓酒。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低度白酒市场利好开始显现,双沟、张弓、洋河都加快了低度酒研制步伐。随后的80年代中期,中央三部一委联合通知,明确提出“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等四个转变,中国白酒“十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方针。
为此,以五粮液为代表的酒厂加速了低度酒产品的开发步伐。1986年,“五粮液系列低度酒的开发”项目正式列入国家科委“星火计划”,公司也成立了专门的低度酒生产车间,率先在国内开启了低度白酒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虽然如此,但是低度白酒依然未火爆,原因就是技术上没有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低度酒的口感喝起来不是很好,有点喝水的感觉,真正爱酒的人,一般还是选择喝高度白酒,口感回味悠长。
可喜的是,历经近半个世纪的专注研发和技术关,中国在低度白酒领域技术已臻于完善,再加上这一技术满足了市场所需的健康低度产品对加浆水处理、制作工艺、指标平衡、感官特征、风味稳定等要求严苛,这为低度酒的大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
除了技术的因素之外,近年来,酗酒、酒驾、未成年人饮酒等不文明饮酒行为滋生,给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甚至被贴上不健康、不文明等负面标签。
于是乎,低度酒迎来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为了顺应白酒消费低度化、时尚化趋势,同时也从健康饮酒的角度考虑。五粮液推出了35度、39度、42度等多款高品质低度酒,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受到各个年龄层消费者的青睐。
事实证明,五粮液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家白酒巨头低度系列酒的年销量就上千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7%,远远高于其高度酒的增长速度。在2007年的首届中国低度白酒高峰论坛上,行业专家一致认为:低度白酒是白酒行业发展方向。
正如五粮液集团董事长李曙光所说的那样,当前从国际、国内消费大势、产业演变规律、行业战略布局等多维度考量,大力发展低度优质白酒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未来五粮液将与行业同仁一道大力弘扬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持续推进与工业创新、酒体创新为核心供给侧结构性创新引领消费升级新趋势,开创中国低度白酒发展新阶段。
其实,不仅五粮液,很多白酒企业也都瞄准了低度酒,这也是为了迎合80、90后们的喜好。以鸡尾酒为例,茅台、古井贡酒、洋河、泸州老窖等传统酒企大佬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预调酒品牌。
客观来讲, 白酒的低度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适应了当前酒业发展的潮流,代表着健康的饮酒理念,也符合国际酒品低度化的特征,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中国低度白酒全面融入和拓展国内外市场。
因此,在笔者看来,中国白酒的“风口”一直是高度白酒,历经行业的深度调整和消费市场的巨变后,低度酒将是中国白酒的下一个“风口”,作为广大的酒企来说,只有主动拥抱这一变化,才能抢占先机,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