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蹩脚的谈判结束,原油暴跌5%,联动全球大宗商品集体跳水,美豆、玉米品种更是脸色变青,给本就题材和热点匮乏的市场带来绵绵寒意。随着全球粮食生产和供需结构的进一步清晰,供应充足而需求乏力的大趋势始终主导着市场节奏。以美国小麦为例,经历了种植面积巨幅缩水,产区降雪、收获前降雨等少有的恶劣故事,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盘面上颓势,农产品大势似乎可见一斑。回归到国内,小麦“枕戈待收”,而相关通知和要求也基本奠定好了市场价位,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期待与变化,收益的变数将更多的转向“优质优价”的思路上。而玉米的体现也更为具体,5月份以来,国内玉米市场的焦点也基本上锁定在储备玉米的火热拍卖上。
短期看,除了原油的联动效应,农产品也难以找出更好的题材,各个品种的行情发展似乎有点不温不火。随着时间悄悄进入6月,小麦将完成收获、大豆、玉米进入用水节点,国内玉米加工企业玉米库存见底,棕榈生产复苏,美豆进入生长期,农产品市场是否又将面临新的变化?还有哪些热点可挖?还有哪些可以期待?在这些潜在的热点和素材的带动下,相关品种的行情是否又能出现新的高潮?结合当下的一些资料,在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全球天气变数与发展
2017年,厄尔尼诺现象将成为过去时。起始于2015年的全球厄尔尼诺爆发,给农产品,包括大宗商品在内的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农产品中,不仅东南亚棕榈油出现大幅减产,同时还消耗了不小的库存水平。事实也证明,即便到目前,马来西亚棕榈油的月度产量仍未能恢复到优良时期,可见厄尔尼诺的影响力之大
不过,6月份往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不会再触及农产品行情的敏感点。从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下旬给出的模型来看,赤道太平洋水温的发展,恐怕将引导恩索模型在2018年前保持厄尔尼诺中性的态势。而这已是澳大利亚气象局连续第三次公布出的中性模型预测。当然,气候的变化时常反复,从概率上说,厄尔尼诺并非为零,只是从时间上来看,厄尔尼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2017年显然不会再给厄尔尼诺更多机会。
在这样的前提下,东南亚棕榈产量必然还将延续逐步恢复的路线,虽然满血还需要时间,但趋势不变。而且5月份以来,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这一重要的糖料产区,其整体的降水形势还是非常不错的。马来和印尼大部分地区30天总降水量水平比常年多两成左右,未来棕榈的产量可期。近几年,印尼也在大刀阔斧的搞棕榈产业建设,频繁地“毁林殖棕”现象背后,是大片大片的棕榈树规模化种植,虽然一定时期内,树龄水平还不足以有效提振棕榈产量的总供给,但未来东南亚棕榈的产量趋势自然不难判断。
天气回归至国内,22日前后北方地区出现的降水对干旱的缓解效果一般,黄淮、华北以及东北南部地区的土壤墒情状况明显较差,且未来两周至6月初,饱受诟病的辽宁产区降水形势仍不敢用乐观来形容。从目前东北地区的春播调查中,天气似乎尚未阻碍优势产区的玉米种子发芽,不过随即而来的短期天气模式仍是高温夹杂干燥,玉米的产量仍旧面临比较大的压力,6、7月的天气也必然是玉米市场追逐的热点,考虑到近几年东北一些产区7月份出现“卡脖旱”的次数较多,今年的旱情风险恐怕不低。
同样是高温和干燥,欧洲相对独立的农业生长状况可能缺乏更多的人士关注。虽然IGC对全球小麦、玉米和其它几个谷物品种的最新评估依旧不变,但有数据显示,来自欧盟的农业遥感机构已然就干燥对欧洲几个主要谷物品种的单产的影响给予了下调的评定。事实上,西班牙、法国、乌克兰以及罗马尼亚目前仍在经受干热的考验,甚至一贯多雨的大英帝国也逐渐透露出干燥的气息,只不过目前的状态还不足以导致英国农作物单产出现波动。而在未来的一到两周之内,欧洲天气局面似乎仍缺乏有效的改变,气温高企将是常态,6月下旬欧洲作物的产量预期继续下行的概率依然很大。
总体来看,在厄尔尼诺现象画上句号之后,北半球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将是“全球变暖”效应带来的普遍高温,这更加容易导致干旱的发生,一些靠天吃饭的农产区的降水状况将变得更加重要和关键。
所以未来1、2个月的天气话题,可能还将很精彩。
二,动荡的政治不安因素
桑巴舞、足球,一度让世界认知巴西,也充分展现出了巴西人民热血洋溢的泼辣性格。不过近期传出的政坛腐败风波,也给巴西社会环境尤其是汇率带来巨大的波动。
说起巴西这位卷入腐败丑闻的特梅尔总统,也是略带传奇色彩。2016年5月份开始问鼎权利巅峰之后,当年12月就传出了丑闻。而起因,只不过是为专机多订购了一些高级食品,结果就被大批民众诟病,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媒体爆料称这位总统先生每天的用餐食材相当的高逼格,于是乎,一大批在上任总统罗塞夫留下的烂摊子中苟延残喘的老百姓看不下去了,示威、游行等活动的参与度也与日俱增。前不久爆出的一段腐败丑闻录音中,大家竟然听到了这位特总统的声音,这回老百姓彻底不干了,示威、抗议等活动一下就被顶到了高潮。由于南美比较特有的经济特点,一向是资本介入的敏感地带,总统腐败丑闻一经问世,立刻引起了汇率暴跌,给巴西大宗农产品外贸形势带来了巨大影响。
不过特梅尔总统还是比较强硬的,数日来警察的不断发力,还是一度控制住了骚乱形势。就在前两天,总统顶住议会的压力,调动了军队进驻首都巴西利亚,对反抗力量继续施压。从效果上来看,相关的强硬措施还是起到了效果,也稳定了雷亚尔的继续缩水。不过矛盾的心结并未解开,媒体的消息称,有超过9成的民众不喜欢这位特总统,他们要求特总统下台,而特总统历经波折才刚刚上任,屁股还没坐热,又岂能甘心这么快就交还权利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所以,这样的对峙无疑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不少南美国家的经济形势都并不稳固,国内储蓄率低、财政困难,货币大幅波动贬值,经济发展时好时坏,依赖外资,但外资又对其十分敏感,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成为金融风险的洼地。虽然巴西的财政赤字和政府负债水平并不算很高,但巴西相关政策实施和政治治理水平仍成为外国资本犹豫的重点。
美元对雷亚尔的汇率情况
回归到农产品上,雷亚尔的汇率必然对农产品的出口水平有直接干扰。从目前的美元对雷亚尔汇率上看,虽然雷亚尔有企稳的态势,但仍处在相对低位,这对大豆以及糖料等产品的出口无疑有所影响,是否会对美豆等品种的行情上扬带来削弱有待观察。未来,如果巴西国内局势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平息,雷亚尔下跌的风险依然比较高。笔者认为,当前巴西国内近2500多名被调查者中,有6成以上认为总统和腐败案有无法推卸的关联,虽然表面上国家机器已经稳住了形势,但从调集军队进驻首都,以及议会中大量的反对意见来看,特梅尔总统面临的处境还比较困难。而如果民众呼吁的总统改选成真,或者不能继续连任总统,那么特梅尔之前采取的大刀阔斧经济改革计划可能就此泡汤,混乱的局面不仅将加剧雷亚尔的崩溃,同时巴西经济可能再度跌回2015年时期的颓势。这对大豆以及其它农产品的出口可能产生新的变化,值得关注。
总得来看,在全球粮食供应总体充足的前提下,主要的农产品品种很难再有更活泼的表现,相关的素材恐怕也很难有效的带动行情出现质的变化。在此之下,天气这样的题材炒作可能会进一步引起市场的重视,而在全球气温升高的压力下,天气对农产品的带动也并非没有可能。如果天气状况真应了某些气象学家的预测,及美国出现类似2012年的巨大干旱,那么对大豆、玉米的冲击还将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