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们黄山市出台了农业投入品集中配送实施办法,建成了农药采购、配送、标识、价格管理、回收与处理、财政补贴等‘七个统一’农药配送体系,实现乡镇一级配送覆盖率100%,村级配送覆盖率80%,废弃包装物回收率60%以上,净化了新安江源头和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徽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耿继光介绍说,安徽抓源头管理、强化环境优化,全省推进绿色食品基地投入品专供点200多家,每个农业县达3家左右。安徽省食药局、农业农村厅出台了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试点工作意见,将认证农产品作为准出准入条件。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将“三品一标”纳入重要考核指标来推动。农业农村厅建立了红榜和黑名单诚信体系制度,将“三品一标”全部纳入红榜。
湖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朱建湘介绍,该省省政府去年下文明确规定,省财政对围绕全国知名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的有关“三品一标”农产品检测、认证费用予以适当补贴。该省去年已经出台针对全省51个贫困县“三品一标”产品检测、标志使用、认证费用全额补贴和非贫困地区“三品一标”产品检测费用全额补贴政策,共补贴资金795万元。
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丰乐升告诉记者,在完善绿色食品审查和管理制度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从加强区级机构能力建设入手,建立建全下移续展工作制度。首先在崇明、金山两区试点下放种植业产品的续展。市中心委托区级机构承担所连辖区内拟续展企业的申请提醒、申请受理审查及现场检查等工作,将在试点下放过程中对其工作程度和审核业务的质量把控方面予以重点关注和指导。在这两区先试先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中心将绿色食品续展企业的申请受理审查及现场检查等工作全部下放至本市的各区。通过下移续展,缓解市中心机构人员少、工作量大的难题,充分发挥区、镇两级工作机构属地化管理的作用。
“我省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企业配备有配件设施和管理人员,如实采集产品名称、生产过程等信息,目前已有90%的绿色食品企业入驻平台,搭建起生产、监管、消费三者之间的信息桥梁。”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闫志农称。
“不仅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还要积极引导产销对接、促进消费升级,使生产、消费形成良性循环。省中心多次专题研究达成共识,将推动‘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营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改变重认证、轻市场的思维惯性,探索优质优价激励机制。”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周乐峰介绍说,2018年,福建省财政首次列品牌农业专项资金2400万元,各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全省用于扶持品牌创建,品牌宣传经费达300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品牌事业发展。2018年,对已登记的79个“地标”农产品进行摸底调查,梳理标志使用及品牌发挥作用情况,建立用枉法裁判企业数据库,分层分级给予针对性宣传支持。
“探索农业品牌扶贫新路径,提出‘为农业产业扶贫插上品牌翅膀’为内涵,以‘三品一标’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以把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认出来、管理好和推出去为目的。”河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余新华介绍说,去年5月召开农业品牌扶贫现场会,成为河南省六个产业扶贫现场会之一。河南农业品牌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先导力量。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蕴琦介绍说,实施黑土地保护行动,在24个县区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落实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任务1490万亩。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65%以上。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装备配套率均达到70%以上。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8亿亩,有机肥施用量达到1600万吨,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达到3500万亩。积极推广“鸭稻共作”“渔稻共作”“蟹稻共作”、覆膜除草等生物物理生产方式,探索标准化生产新途径,建立11个基地环境优良,种植技术先进,体系运行良好的有面水稻、杂粮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全省基地标准化水平。
“年轻一代是未来‘三品一标’消费的主力群体,为增强教育效果,我们创作了一系列拥有知识产权的卡通宣传画、动漫宣传片,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科普‘三品一标’品牌知识。”北京农业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欧阳喜辉介绍说,聚焦青年少科普教育,培育未来消费主体,与出版社合作策划系列科普图书,致力于打造当下最时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指南,为广大读者讲述“三品一标”背后的故事。积极支持“三品一标”企业参与青少年启蒙教育,同时把握“互联网+”,运用新媒体推富力城企业品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