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原食品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四川筠连“1+N”联动促肉牛产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原食品网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122
核心提示:四川省筠连县是一个川滇接合部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一个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于一体的贫困县,曾因煤而兴。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煤炭行情下滑双重影响,该县产业转型任务艰巨。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该县结合牧草资源丰富、养牛传统好等实际,把肉牛发展作为推进产业转型、提高农民收入和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来抓,肉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四川省筠连县是一个川滇接合部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一个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于一体的贫困县,曾因煤而兴。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和煤炭行情下滑双重影响,该县产业转型任务艰巨。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该县结合牧草资源丰富、养牛传统好等实际,把肉牛发展作为推进产业转型、提高农民收入和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来抓,肉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找准痛点 探索“1+N”联动

今年10月中旬,本报曾以《草壮牛肥村民富 留守人员不空留》为题,对筠连县筠连镇五丰村的种草养牛模式进行了报道,该村的养牛模式被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概括为“山繁川育、藏牛于户”。在筠连县,靠着这种养牛模式脱贫的乡村还有很多,除了发展种草为养牛提供饲料之外,该县还推出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帮助村民养牛致富。

筠连县畜禽发展中心主任罗光华介绍,在肉牛产业发展初期,他们遇到很多困难。一是受资金、技术制约,农民养牛缺乏信心。二是财政资金欠缺,乡村支持有心无力,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受农业风险大、收益低、农村不良贷款率较高等因素的影响,银行放贷信心不足。四是在肉牛疫病防控、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的共同作用下,保险机构不愿意开展养殖保险业务。为系统解决上述困难,筠连县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探索建立了肉牛产业发展“1+N”联动机制。“1”要发挥好统筹引领

何为“1+N”联动?

罗光华解释,“1”指县委、县政府,“N”指职能部门及乡(镇)、科研院校、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政府担保基金组织)、肉牛养殖户(加工企业),“+”是指管理服务、技术交流、院校合作、资金结算、市场营销、加工增值、信息共享等互相密切合作的纽带。“就是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政策指导、技术支撑、平台服务支持下,以诚信为基础,以养殖户(企业)为主体,以银行为依托、以财政和保险为保障、以利益为纽带的多方合作新机制,是集政策、资金、项目撬动、技术服务、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政策保险、风险防范、信用意识培育等为一体的肉牛产业发展系统工程。”

这种机制能否有序运行并发挥效益,“1”的统筹引领作用十分重要。据悉,筠连县大力推广“藏牛于户、山繁川育”模式,成立了肉牛发展推进办公室暨好牛贷工作推进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将肉牛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部门,具体到村、量化到个人,形成人人有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在政策扶持方面,出台了《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方案,加大对肉牛养殖场建设、肉牛繁育“见母补犊”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打造、粪污资源化利用、金融贷投风险基金、肉牛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此外,该县还搭建川南肉牛交易市场、电子商务肉牛线上线下交易等平台,培育肉牛交易经纪人队伍,通过打造“筠连黄牛”、“筠苗”“川苗”“苗家黄牛干巴”等品牌,畅通肉牛销售渠道,提升筠连肉牛影响力,促进肉牛产业与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与旅游业、餐饮业融合发展,提高肉牛产业综合效益。

在种种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几年来,养殖户的养牛信心增强了,从最初的“要我养”变成了“我要养”。

“N”环环相扣 缺一不可

“N”是“1+N”联动机制的各构成主体,共同为肉牛产业提供要素服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罗光华介绍,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细化分工强合力。“1+N”联动机制中14个部门按照分工在产业布局、资金使用、信息支持、技术保障等方面履职尽责,共同推动肉牛产业发展。

二是防控风险增助力。只有降低养殖户的养殖风险,才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该县一方面在增强畜牧部门基层公益服务体系支撑作用的基础上,利用专业合作组织和肉牛饲料商等提供养牛技术服务,并将肉牛养殖技术、圈舍搭建、产业政策、信贷政策、保险政策等方面内容涵盖成技术手册《养牛一本通》,保证养殖户人手一本,以此强化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联合保险公司创新推出乌蒙生态牛特色保险业务,养殖户只需要承担20%的保费(育肥牛70元/头/年,母牛84元/头/年),发生风险后,最高可以获得育肥牛4500元/头,母牛6300元/头的赔付。

三是创新融资聚财力。贫困户要养牛,首先要解决牛的来源或者购牛资金的来源。该县首先优化金融生态。培育资金互助社,探索“借牛还牛”发展模式,并创新产业扶持资金利用模式,将其作为贫困户周转使用、无息借款的专项资金。其次是建立风险基金。县财政按产业发展贷款规模10%的比例设立风险资金,政府依据贷款购牛头数,按照200元/头的标准注入基金池,金融机构将风险基金补偿银行损失后追回的贷款注入基金池,撬动金融资金助力产业发展。再其次撬动金融支持。对有贷款需求,具有从事肉牛养殖经验和标准化圈舍的养殖户,按照母牛最高8000元/头,肉牛最高6000元/头,总量不超过50万元提供贷款服务。并可为每头母牛匹配每年2000元的信贷资金,满足养殖户购买草种、饲料等养殖周转资金需求。同时,由县财政按到户贷款年利率5%预留贴息资金,破解贫困户难以承担融资成本的难题,消除贫困农户“不愿贷”的顾虑。

“1+N”联动机制的建立和推行,调动了各构成主体支持、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实现了互利共赢,促进了筠连县肉牛产业的发展壮大。2017年末,全县肉牛存出栏量已达到14.9万头,其中出栏肉牛4.8万头,在川南片区排名第1位、在全省农区(除三州)排名第10位。截至2018年11月,各银行发放养牛贷款44501万元,保险公司赔付金额1005万元。如今筠连县已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县、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筠连黄牛”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连县被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授予“中国黄牛之乡”称号。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