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各市县一方面围绕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瓜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黄花菜等地方板块产业,探索创建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领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展联合体政策创新,农业产业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项目资金向联合体内符合条件的成员倾斜,同时对联合体中龙头企业贷款按照基础利率的50%给予贴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贷款按照基础利率全额贴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3800万元,重点支持2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每个联合体150—300万元。目前,全区发展多元联合、要素联合、利益联合等三大类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2家,有183家龙头企业、356个农民合作社、169个家庭农场参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尤为可喜的是,通过努力,农业经营每亩节本增效显著:水稻106元、玉米83元、蔬菜156元;小麦、水稻机械化率均达到100%,玉米达到78%,马铃薯达到43%;配方施肥应用率达到100%,统防统治率达到50%。
调查显示,通过龙头企业向联合体成员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目前联合体已建立15个自治区级研发机构、1个国家级研发机构,粮食、奶牛、肉牛、滩羊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4%、100%、90%和93%,标准化技术综合配套率达到95%。永宁县精品水稻联合体成立粮食银行,联合体成员将粮食存到粮食银行,在存储期间可获得年6%的分红,粮食损失率从6%降低到1%。
各级农业系统通过积极鼓励龙头企业改造升级现有加工设备和工艺,重点提升优质粮食、牛羊肉、乳制品、枸杞等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灵武市兴唐水稻联合体大力开展富硒、有机大米精深加工,年加工水稻20万吨以上,富硒大米荣获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贺兰县广银水稻联合体稻渔生态休闲观光园,建设3600亩集观赏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20万次。
自治区农村农业部门负责人认为,各级农村农业部门通过创新融资,推进联合体健康发展。通过协调农业银行、邮储银行、黄河银行等金融机构试点开展联合体信用等级评估,合理确定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授信额度,实行随用随借、循环使用方式,满足联合体差异化资金需求。贺兰县水稻联合体、蔬菜联合体、渔业联合体探索设立融资担保风险基金,按照“政府基金+联合体基金+银行配比性放贷”运作模式,政府出资850万元,联合体成员按1:1配套,共同设立联合体产业发展基金,合作银行放大10倍,向联合体成员发放免担保、免抵押贷款,降低了联合体成员融资门槛;兴唐优质水稻等5家联合体牵头龙头企业为联合体成员提供担保贷款。利通区沃野现代农业联合体成员间建立互相担保贷款内部金融运行机制,切实解决联合体成员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难题,为现代农业发展拓展了融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