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上述冻品交易市场商户众多,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冷冻肉类、海产品、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每天有大量冻品集散并运往重庆、四川、贵州等西南省份。按理说,这么大的市场应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然而,“走私冻肉”却能在此堂而皇之地公开销售,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是没把好走私监管关。据报道,这些走私肉虽然来自辽宁、河南、浙江等地,但要查清其来源其实并不困难。市场管理部门只要对每一批冷冻肉进行认真核验,那些没有办理进口报关、检验检疫等相关手续的冷冻肉就不可能进入市场。有关部门一旦发现有走私冻肉,也应该顺藤摸瓜、查清来源并将这些不法分子一网打尽。
走私冻肉明目张胆在正规市场上销售,说明相关监管存在严重漏洞。据媒体调查,市场监管部门虽然时常会例行到所管辖的市场进行检查,但每次检查前都会提前通知市场。而市场管理方都会提前在商户群内“通风报信”,商户则提前将走私货转移或在检查的当天关门歇业以躲避监管。试想,如果有关部门真正对这些市场严格管理,能够经常到这个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或者扮成客户到市场上转一下,就极易发现问题,发现后再一追到底,谁还敢销售这些走私肉?
从上述报道情况看,“走私冻肉”很可能已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实际上,这几年走私冷冻食品事件在全国各地多有发生。如2014年12月,媒体报道称来自巴西的牛肉在江苏等多个省份流通,有些地方甚至长达一年,销售金额仅江苏连云港地区就达1亿多元;2016年8月18日,山东青岛海关一举摧毁了一个特大走私进口冻水产品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查扣涉嫌走私进口冻虾夷扇贝柱、冻虾、帝王蟹一批,案值达2.3亿元,这个走私团伙已从事走私活动多年。
对于走私冷冻肉品相关问题,早在三年前,原国家食药监总局等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要求各地加强对冷冻肉品走私的监管和打击,但重庆的冷冻品交易市场仍出现公开叫卖走私冻肉的情况,值得各方警惕。
走私冻肉能漂洋过海,且能“顺畅”地进入市场,最终堂而皇之地摆上大众的餐桌,急需相关部门加大监管打击力度,以保障市场秩序、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大量流入正规市场的走私冻肉造成了税收损失,埋下了食品安全隐患,还会对正规肉类企业造成冲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这些市场公开叫卖未被检测的“走私冻肉”,令人不寒而栗的并不只是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铤而走险,更在于食品安全监管众多环节的集体“失灵”。治乱需用重典,在对从事走私和销售违法冻肉的不法分子依法严打的同时,更应该查处和严惩那些“故意放水”或者“不作为”的相关监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