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桶装饮用水消费量增大,为强化桶装饮用水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强化对桶装饮用水的监督抽检。6月5日,记者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在该局近期公布的5批次食品抽检信息中,共计有15批次桶装饮用水抽检不合格,在所有接受抽检食品中,桶装饮用水抽检不合格率最高。
多家桶装饮用水抽检不合格
记者查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的相关抽检信息发现,进入5月以来,该局共公布了5批食品抽检信息,共计公布了882批次食品的抽检信息,其检出不合格食品38批次,其中有15批次不合格食品出在了桶装饮用水上,包括如三台县八洞天然矿泉水厂生产的帝石泉天然饮用水,宜宾竹根水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竹根水饮用水,四川诺扬水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饮用天然泉水等皆登上“黑榜”。
据了解,上述对桶装饮用水抽检的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饮用天然矿泉水》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抽检项目包括界限指标、色度、浑浊度20余个项目。从不合格项目看,上述15批次不合格桶装水问题主要集中在铜绿假单胞菌超标上,个别产品甚至超标数十倍。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为专性需氧菌,瓶(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主要原因有:水源受到污染,或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矿泉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包装材料未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熊正河表示,如果铜绿假单胞菌含量不高,饮用量也不多,对于一般的健康者来讲,通常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抵抗该细菌的感染。然而,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健全或是出现免疫缺陷时,比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或是受到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则极易受到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容易引起急性肠道炎、脑膜炎、败血症和皮肤炎症等疾病。
监管部门发布消费提示重拳严打
对上述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桶装饮用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督促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开展核查处置,责令违法生产经营者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彻查问题原因并全面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布。
为强化消费导向,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近期专门发布《关于桶装饮用水的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在正规经营场所购买桶装水,保留发票、收据。不要购买过期、瓶身破损、瓶盖密封不全的产品。如果发现桶壁附着绿色沉淀、有可见异物、饮用有异味等异常情况,请即刻退货。建议选择高品质的饮水机,避免不良加热胆材导致有害物质析出。免疫力较低或体质较差的人饮用桶装水,须先煮沸,避免直接饮用,如发现或遇到相关食品安全问题,请拨打12331进行投诉举报。 (记者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