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袁隆平团队就完成了一项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试验——沙漠里种水稻,亩产超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
热带沙漠中长出中国杂交水稻
热带沙漠出现“人造绿洲”来源于一份跨国邀请。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受迪拜酋长私人投资办公室邀请和委托,在当地热带沙漠开展水稻实验种植。今年1月份,他们选取几十个杂交水稻材料,在迪拜近郊沙漠进行小范围种植,对其抗旱性、抗碱性和抗倒伏性等性状进行测试。
经过5个月生长,首批水稻已近成熟。5月26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组织来自印度、埃及、阿联酋等国的专家进行产量测评,其中一个水稻材料产量超过500公斤/亩,还有两个水稻材料产量超过400公斤/亩。来自印度的测产专家伊什在电话中向袁隆平表示:“这样的测产结果让人非常激动,印象深刻。”
袁隆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次测产结果超出他的预期。500公斤/亩是理想,没想到能达到,这说明中国杂交水稻技术遥遥领先,海水稻技术初露锋芒。
6月下旬,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对晚熟水稻再次测产。“根据测产结果,我们将从试种水稻中选取优势水稻材料,通过改良并研发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杂交水稻品种。”张国栋说。
沙漠里种水稻有多难?
众所周知,水稻的生长对于气候、土壤、水等条件要求比较高,在迪拜的沙漠种植水稻,面临哪些困难?
气候条件:迪拜沙漠昼夜温差达30多摄氏度,白天极端高温,地表温度达50多摄氏度,湿度在20%以下,还经常有沙尘暴。
土壤条件:沙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全是散沙,没有团粒结构,无法保墒,而且地下7.5米就是海水。
这样的条件下种植水稻,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这并没有难倒袁隆平团队。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将海水稻种植研发的成果——“四维改良”技术引入迪拜,这一技术克服了水分、土壤等条件的不足,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其必要的条件。
沙漠种植水稻将进一步推广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刘佳音介绍,今年下半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与迪拜酋长私人投资办公室将启动100公顷实验农场,在更大范围对生产成本和栽培工艺稳定性进行验证,形成在沙漠地区水稻推广技术标准。
2019年,双方将启动建设100公顷标准农场,并从2020年开始快速复制,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更多“人造绿洲”。
张国栋告诉记者,在沙漠种植水稻三年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就能形成团粒结构,可以在“四维改良”基础上种植多种高附加值作物。
袁隆平和团队还在哪种出了水稻?
作为杂交水稻领域的带头人,年近九旬的袁隆平带领其团队一次又一次打破地域限制,在很多“不适合”的地方种出了水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
海水稻
海水稻,是中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性水稻。
1986年,中国“海水稻之父”陈日胜最先发现了一种可以抵抗海水盐碱性的野生水稻,并从此开始了近30年的海水稻培育工作,培育出了一个耐盐碱水稻的品种“海稻86”。
2014年,袁隆平团队参与改良“海稻86”,成立“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简单淡化处理的海水灌溉的水稻田里进行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2016年海水稻试验种植亩产突破500公斤,2017年10月测产最高亩产达到621公斤。
目前,海南南繁基地挑选出176份优良“海水稻”品种,在今年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
袁隆平称: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
超级杂交稻亩产创世界纪录
2017年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网友:下次该在南极种水稻了吧?
袁隆平一直被网友们称为“国宝级科学家”,沙漠中种水稻成功的消息出来后,很多网友表示:沙漠中都能中水稻了,南极种水稻也不远了吧?
@奶茶味带鱼:太厉害了……吧……在沙漠种!目瞪口呆
@表情包小仙女-:国宝不止是熊猫,还有袁爷爷
@李帅或jack:人们常说吃你家大米了,其实很多人吃袁老的大米长大的
@贴膜师:了不起的人,致敬!我是吃你家大米长大的
@行走江湖的猴子:一生都献给了水稻,献给了世界!
@YIQI_oooh:这条新闻我快看哭了,真的太厉害了,沙漠里能种,盐碱地也能种,下次该去南极种了吧?
@纯手工造糖人:这是了不起的匠人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
新闻多一点:你不了解的袁隆平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这事儿人尽皆知,但是你知道,近90岁的袁隆平是一位“全能才子型科学家”吗?
全程英语演讲
2017年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雁栖湖论坛”中,袁隆平以流利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
袁老此次演讲的视频一上传到网络,很多网友连称佩服。
拉小提琴
袁隆平也非常热爱小提琴,他曾用人生的第一笔工资买一把小提琴,那是袁隆平在大学时的梦想。
袁隆平曾提及在安江农校附近拉琴的感受:夜晚时分,月光满地,蛙声不绝,琴声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游泳健将
据袁隆平的学生谢长江的《功勋科学家袁隆平》 一书,袁老早就是一位游泳健将。
在他八岁时,冒着抗日战争的狼烟,他们全家逃难到湖南桃江县。在逃难的船上,他被人不慎推下水,幸亏艄公把他救上船,保住性命。从此他就下定决心学游泳。
接着,他全家逃难到重庆。上学后,到了夏天,长江的龙门浩成了他和同学们戏水的天堂。尽管挨过父亲的打骂,但在龙门浩他如鱼得水,从学狗爬式、蛙式入门,再按体育老师的引导,一步步苦练,终于成了同学们中自由泳的好手,最终冲出龙门浩,横渡长江。
甚至到后来,他多次抢救溺水者,成就了科研之外的另一种传奇……
此外,下象棋、打乒乓球、跑步……活跃的袁隆平也都能信手拈来。难怪有人感佩:原来袁隆平不只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个全能、全才的“钢铁战士”!
向袁隆平以及所有为杂交水稻研究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们致敬!
中国新闻网(id:cns2012)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南方人物周刊、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