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庭举办传统家宴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这种带着乡愁、乡音、乡情的农村家宴,场所大多选择在家中,加工、就餐场所一般在院子内,请来村里“土厨师”,就开席了。虽然大锅菜吃着挺香,但提供“买、汰、烧”一条龙服务的农村厨师有没有健康证、食品加工操作是否符合要求、餐饮具的清洗消毒有没有到位等问题,也让许多人心里犯起了嘀咕。
54岁的沈学林是吴兴区织里镇李家坝村的一名老厨师,原本在城里大酒店里做厨师的他现在专门在织里农村做家宴酒席,最多的一次做了40桌酒席。“沈师傅也是我们最早一批登记备案,经培训合格持有上岗证的农村‘土厨师’。”吴兴区市场监管局织里分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沈学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做一场美味的家宴不值一提,做一场美味又安全的家宴那才是真正的厉害。”
随着农村家宴旺季的到来以及气温逐渐上升,吴兴区织里分局立足于实际,以规范提升农村“土厨师”管理为目标,着力构建农村家宴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筑起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防火墙”。
“我们联合镇食安办对辖区内已登记备案的110名农村‘土厨师’以及新备案的10名农村‘土厨师’进行情况摸底排查,确保本辖区内所有‘土厨师’持证上岗。同时对登记在册的农村‘土厨师’进行分层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织里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培训内容包括农村集体聚餐如何申报备案、农村厨师资格建档备案、预防食物中毒等方面,旨在进一步提高‘土厨师’的整体素质。
据了解,培训班还要求宴席举办人或流动厨师班负责人,在每次集体聚餐举办时,责任人应当提前2日向所在村(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提出申请,并填写《农村聚餐申请备案登记表》,申报内容包括宴席举办人姓名、事由、乡村厨师姓名和健康状况,聚餐时间、地点和人数与人员来源,以及聚餐地卫生条件、食品原料、调味品清单和菜肴清单等。
另一方面,强化区局、分局、镇食安办、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为一体的网格化监管系统,以各行政村安全食品协管员为监管触角,由市场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专业的现场检查和分类指导,重点查看食品加工场所是否远离垃圾堆、禽畜圈养地及其它污染源25米以上;是否具有防蝇、防尘等设施;在家宴制作过程中,各类食品原料、半成品是否与成品分开存放;各类餐用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是否洗净消毒,做到分类使用、生熟分开。
此外,根据农村集体聚餐餐饮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以及其它食品安全事故时,要求承办厨师连同聚餐举办者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医治,及时逐级上报并迅速启动各项应急处理工作,使事件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