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原食品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商 » 最新代理 »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糖企利润缩水超八成 贸易商只赚搬运费

  • 发布日期:2012-09-20 18:43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浏览次数80

    今年糖价一路走低,步步逼近成本价,预计还将丰收的甘蔗更是令糖价“雪上添霜”,利润同比缩水超八成,“今年糖太难卖了,目前业内基本采取‘先卖后结账’的方式运作,贸易商基本只赚搬运费,利润相当低。”一位现货商抱怨道。

    番禺之西,八桂成林。在广西八桂大地,甘蔗,白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庞大产业链——无一不是广西人的骄傲。

    但在今年,糖价一路走低,步步逼近成本价,预计还将丰收的甘蔗更是令糖价“雪上添霜”。当地的制糖企业已将去年装进腰包的利润“吐出”,如今徘徊在亏损边缘,如履薄冰,叫苦不迭。

    此时此刻,借诗人郭小川的作品,恰能应景:“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糖企倒“苦水”:利润同比缩水超八成

    今年糖厂日子不好过。现在生产1吨糖只有100-200元的净利润,远远不能和去年1000元/吨的净利润相提并论

    在广西柳州白糖批发市场内,一进门便是一溜长桌,十多个工作人员忙碌着通过电话联系仓库和客户,他们个个面露焦灼之色。电话倾谈多是以“黄了”告终,屋外毒辣的日头,加上似乎无休止的蝉鸣越发增添了空气中的烦躁气氛。

    “今年糖太难卖了,目前业内基本采取‘先卖后结账’的方式运作,贸易商基本只赚搬运费,利润相当低。”一位现货商擦着脑门的汗水,抱怨道。

    当地某糖企负责人喝着降暑的菊花茶,皱起眉头,半开玩笑地说:“糖放太多了,甜得发苦。”据他透露,该企业今年销量一直不佳,再这样下去,亏损是必然的。

    万达期货南宁营业部副总经理张亲雄介绍称,现在广西几乎所有糖厂都处于亏损边缘,前期可能有盈利,但现在处于“微利”状况。销区库存基本为零库存,因为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不敢存糖。而库存低,并不意味着消费好转,由于经济不景气,需求萎靡,很多下游中小型消费企业纷纷关闭。不少糖果厂、饮料厂今年减少了近20%-25%的采购量。

    此外,受低迷行情的拖累,不少期货公司在广西的驻点也倍感压力,由于客户“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期货公司的收入也大打折扣。

    据当地人士介绍,在广西,经过行业兼并重组,中小糖企基本“绝迹”,剩下的都是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糖业集团。而目前糖企的结构大致为:国有企业占1/3,私营企业占1/3,外企占1/3,这属于较为合理的结构。

    而这些拥有一定实力的糖企均在今年陷入困境,有的已经面临亏损,大多数企业则是在“微利”状态下吃力经营。

    上海证券报记者现场走访的广西丰浩制糖是一家中型糖企,2011/2012年的生产量为15万吨,目前库存还剩下几万吨。

    丰浩制糖副总裁周云龙向记者表示,“今年糖厂日子不好过。现在生产1吨糖只有100-200元的净利润,远远不能和去年1000元/吨的净利润相提并论。”他还自嘲道,“当然,比钢厂的情况是要好点。”

    游走在亏本线附近,糖企苦不堪言。如今,不但中小型糖企,连大型制糖企业也遭遇盈利缩水的尴尬处境。记者调研的东糖集团是一家以制糖业为主的大型集团。目前在广东、广西、云南、山西等地拥有16家制糖企业,具备年产糖1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该集团在广西有14个糖厂,2011/2012年度加工64万吨糖。

    作为一名资深“糖人”,广西东糖投资公司销售总经理曾勇的一句话通常会影响白糖销区的报价。他告诉记者,今年企业的净利润无缘正增长,能不亏损就算好的。去年,白糖销售价格达到7000元/吨,而今年平均在6500元/吨以下,而原材料成本相差不大。现在榨一吨糖基本没有利润,只卖5600-5700元/吨。

    “目前手头还剩下不到4万吨糖,如果价格能涨起来,涨一点是一点,企业能少亏一点是一点。”曾勇颇为无奈地表示。

    收储传言提振市场:细则待明确

    国家将收储白糖50万吨,收储最高限价6550元/吨,往下竞拍,只允许糖厂交储;由于细则未出,影响多大尚无定论

    除了现货市场,“苦涩”也是目前白糖期货市场的真实写照。以白糖期货主力1301合约为例。8月23日,1301合约延续下降行情,收盘价为5441元/吨,下跌103元。而在7月31日,该合约一度跌至今年最低点:5310元/吨,与4月份高点相比跌幅为21%,多头本金最大损失超过2倍。

    糖市的持续低迷引起了政策层面的关注。8月15日,国家收储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当日下午,现货市场不少家企业停止报价。期、现货糖价强劲回升,期糖价格于午后突然拉升并迅速封停,白糖产区电子盘报价也纷纷涨停。

    万达期货南宁营业部总经理李显锋表示,这主要是受到当日午间市场传出国家收储消息的影响,在糖价持续下跌并接近生产成本之际,收储的利好效应无疑是极具爆炸性的。

    “要了命了,上午做空的客户还沾沾自喜,一个收储的消息过来,下午直接拉涨停,客户把营业部电话都打爆啦。有位客户早上还盈利10万,午盘一下就亏了30万。”一名期货公司营业部人士向记者描述当日“惊心动魄”的场面。

    一位消息灵通的现货商惊叹道,“早就预料到有收储的消息,但没想到盘面反应会这么夸张,直接来个涨停!”

    而上证报记者从多位糖业人士处获得的消息是:国家将收储白糖50万吨,收储最高限价6550元/吨,往下竞拍,只允许糖厂交储。

    “国家第二批收储只收糖厂的糖,收储价不变,但是细则未出,影响多大尚无定论,但短期白糖价格可能企稳。目前,东亚糖业、南宁糖业可能有50万吨的糖,东糖集团有4万吨左右。”广西东糖投资公司销售总经理曾勇向记者表示。

    对于收储的意义,专家称,在大面积供过于求时,国家收储有利于保护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行业的供给安全。而今年似乎又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收储价格是可以令企业获利的价格——6550元。如果企业都按照这个价格销售,肯定不会亏钱。

    从历年来看,国家通常是在跌破成本价后收储,保证企业可以维持经营。而今年为什么定在少部分利润的情况下?

    “这是因为国家考虑到了行业的长期发展,比如,甘蔗、甜菜,过去是依靠进口加工维持供需平衡。如今,国家希望产区多元化发展,让其能够良性运行,企业才能更好扶持下游农民种植。因此,今年价格定制和价格变化有很大的不一样。” 曾勇分析称。

    从上周市场传出收储消息,到正式出炉还需要半个月左右。但目前,国家并未正式公布收储信息,细则也暂且不知。目前有多少加工企业有糖可交?糖的质量问题如何解决?后期有多少糖满足收储标准?国家收50万吨,是收到明年,还是本年度?业内充满了疑虑。

    “糖高宗”退烧背后:基本面与政策面博弈

    糖价的高企与国内偏紧的供需关系密不可分;市场上“抛储越多表明市场供应越紧张”的观点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认可和追捧,糖价便一路炒作,直冲云霄。

    回顾近几年来的白糖市场,无异于一部从“甜蜜”到“苦涩”的交响曲,而基本面、政策面、以及资本则是其间最强劲的音符。

    白糖期货的牛市行情,始自于2010年5月份。2010年5月18日,郑糖9月合约从当日4820的价格开始“甜蜜”之旅,一路上涨至去年7月27日7446的历史最高点,让“糖高宗”成为整个期货市场的热词。一年多的涨幅达到54%,按照白糖期货近10倍的杠杆放大效应,多头最大盈利可达本金翻5倍,真是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市场规律就是这样:涨得越高,跌下来也会越痛。进入今年以后,郑糖1月合约从去年12月30日的5820 短暂反弹至4月12日的6801点,“苦涩”的下跌之途就此开始。7月31日,郑糖1月合约跌至5310的今年最低点,与4月份高点相比跌幅为21%,多头本金最大损失超过2倍。

    糖价的高企与国内偏紧的供需关系密不可分。2010/11榨季,全国食糖产量为1046万吨,消费量达到1380万吨,产需缺口超过200万吨。由于国储库存相当薄弱,巨大的缺口需要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由于2011年5月份以前国际糖价从35美分/磅一路下跌至21美分/磅,国内糖价也处于不断下跌的趋势之中,因此进口量受到很大影响;从5月份开始,国际糖价逐步企稳并一举上涨至8月份的31美分/磅,国内糖价也随之走高,进口也在逐渐加大,逐渐起到了调剂余缺的作用。

    现货市场从来就是“买涨不买跌”,当市场价格处于上涨的趋势之中,囤货现象再自然不过,这样更加加重了市场库存紧张的气氛,并使得价格上涨的速度加快。2011年7-8月,国储糖共拍卖65万吨,密集程度历史罕见,但是这些拍卖的糖很多还在原糖加工厂的生产线上,足见调控力量的捉襟见肘。

    因此,市场上“抛储越多表明市场供应越紧张”的观点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认可和追捧。糖价便一路炒作,直冲云霄。

    而从去年7、8月份开始,随着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强,糖价一路走低,逐渐回落至6500元/吨附近。今年糖市持续萎靡不振,目前已经跌到成本价附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糖市将继续在基本面与政策面的博弈中寻求出路。

    对于近期的收储传闻,在肯定其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糖价等作用之余,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了其中的弊端,即:一方面,收储将令明年收储空间缩小,国库容量只有280万吨,今年已经超过200万吨,明年的收储能力势必受到压缩。而明年的增产,市场环境怎么做,国家需要考虑的。另一方面,收储价格高于各种渠道的进口价格,将为食糖走私创造很大的空间,对整个行业的经营有消极影响。目前值得担心的一点是,收储会否收进私糖,因为私糖换个包装很难辨认。

    “当然,在疲弱的市场中,国家收储无疑是有必要的,但要讲究时机、方法、细则等,尽量避免伤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作为生产企业,我们自然希望每年全收,但是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好的。”曾勇表示。

    增产成定局:后市不容乐观

    随着去年糖价上涨,种植面积扩大,今年已经达到最高峰。11月中旬即将开始开榨,预计下个榨季将出现“大增产”,增产约20%-30%。而消费量却在减少,因此,估计明年糖价还要走低。

    借期市防范风险 糖企“化苦为甜”

    如往常一样,丰浩糖业副总裁周云龙9点准时打开电脑,目不转睛地盯着期货盘面,9:05分,他才打开手机,稍后便有客户电话进来,向他询问当日的白糖报价。

    每天9:30分,他向客户报价一次,14:30之后再报价一次,都是根据期货价格来制定当日的销售价格。

    “有了期货盘面做参考,整个行业的糖价将趋于统一、稳定。以前,小经销商会恶意降低价格,大集团则会故意哄抬价格,如今有了期价做参考,可以抑制这种不良竞争。”周云龙向记者表示。

    在广西的糖业圈子里,涉足期货的很多。目前,90%的制糖集团都已经参与期货市场,只有东亚糖业、南宁糖业等少数公司还在期货市场门外。回顾白糖期货在2006年刚刚上市时,生产厂家对此新事物也产生了怀疑,接受的过程较为曲折。

    “当时认为是‘狼来了’,不少人对此有些疑惑。市场声音很多,有反对的,也有赞同的。经过一两年的接触,通过实际的运作,亲身体会到期货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作用,期货的确给制糖行业带来不少的好处。”广西东糖投资公司销售总经理曾勇表示。

    白糖期货上市以后,本来行业相对独立,品种不大,产值不大,一年就几百个亿,但是涉及的面比较广,包括4000万的糖农。糖的价格波动和原料收购价格和几千万的民生息息相关,国家重视的程度日益加深。

    2006年以来,市场经历了一次牛熊转换。经过牛熊转换,更能体现出期货对白糖行业的好处。

    在牛市时,价格发现对现货企业至关重要,牛市中能看见未来的价格走势,也能充分利用价格走势做好套期保值,进行阶段性的销售控制。后来,还增加了融资平台,期货公司也开发了对行业发展有益的产品,如,仓单融资,增加了新的融资渠道,给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而在熊市中,期货也能够让企业较好地制定总的销售计划。

    与冷冷清清的糖企相比,南宁郊外郁郁葱葱的蔗林显得格外精神。阳光下,碧绿的甘蔗叶随风摇曳,露出粗壮的甘蔗杆。

    “看这甘蔗的长势,肯定是要丰收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8月份是甘蔗的伸长期,近期阳光充足,雨水也充沛,甘蔗丰收在望。

    而丰收的预期自然会加大供应过剩的压力。在广西主产区,无论是现货人士还是期货人士,对白糖未来价格的走势,看法均趋于一致:由于供求关系过于宽松,糖价走势并不乐观,震荡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周云龙表示,业界当然希望糖价上涨,但随着去年糖价上涨,种植面积扩大,今年已经达到最高峰。11月中旬即将开始开榨,预计下个榨季将出现“大增产”,增产约20%-30%。而消费量却在减少,因此,估计明年糖价还要走低。

    “经过五年牛市,今年糖价下跌,随着供应预期不断增加,下榨季,糖价将不断下跌。”张亲雄表示。

    熊市结束的标志——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一般而言,糖供应量遵循“三年增产、三年减产”的规律,如今还处于增产周期中,而消费量却有一定的萎缩,因此糖价在下半年将震荡向下。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糖企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白糖产量仍在逐步恢复中,广西去年产量为670万吨,再过一年可能达到690万吨。

    据介绍,甘蔗是三年一个周期的植物,也就是说,种下去的甘蔗可以收三年。一旦甘蔗种植面积增加,明年的产量也将增长,下一年可能还不会减少。

    目前,是连续增产的第二年,2010/2011年产量是670万吨,2011/2012年或将达到690多万吨。从当前的情况来判断,2012/2013年增产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增加的多,价格可能低一点。从明年整体价格运行的趋势来看,平均销售价肯定要比今年要低。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从总量来说,就算明年增产,多也多不到哪里去,只要把好国门,自己的产量不会增加到哪里。”

    据悉,今年广西的甘蔗涨势依然良好,全省大约增加了70~80万亩,未来增产已成定局。由于甘蔗收购价一般较为稳定,蔗农的利益有政府保障,有一定补贴,还有企业派送的化肥等物资。因此,当地农民爱种甘蔗。而甘蔗种植面积的与年俱增更是加大了白糖的供应量。

    那么,下一个周期何时会启动?业内专家称,这需要考虑白糖收购价的走势。如果收购价从500元向下走,可能会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而目前生产成本较高,如下降过大,种植面积或将减少,从而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

    国际糖价方面,倍特期货研发中心主任李攀峰介绍称,“现在国际原糖供应过剩在600~1100万吨之间,虽然最近对主产国天气有一些争论,但过剩格局依然不变。”这也将对国内糖价形成巨大的冲击。(⊙记者 黄颖 )

   

 

 
[ 招商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留言咨询

 
联系方式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查看联系方式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建立企业商铺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该企业最新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