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海在示范田里查看玉米生长情况。资料图片
“中国人多地少,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走提高单产的道路。选育杂交玉米高产品种,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人生追求。”——李登海
“回顾我这辈子,简单地说,其实只做了一件事:进行玉米高产攻关探索研究……”李登海一说起玉米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让人感受到他对玉米的那份热爱和自信。
与共和国同龄的李登海,属牛,“老黄牛”般钻研了40年玉米地,硬是研究出了7个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两个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他培育的种子在全国累计推广11亿多亩,直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也因此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在种业界有“南袁北李”之誉。
“中国人多地少,比任何一个国家更需要提高单产。”在李登海看来,这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国家命题。从1972年开始,李登海就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开启了平展型杂交玉米育种进入紧凑型玉米育种的新时代。
“在北方,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培育一个玉米新品种,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个七八年啊!”李登海说,上天一年只给我一次冲刺的机会,我必须和时间赛跑。为了加速育种速度,李登海到光热充足的海南岛进行玉米加代繁殖。从1978年起,李登海再也没能在山东莱州家中过春节,他把一年一育种变为一年三次,把自己的科研生命延长了3倍,34年选育了106代。
从莱州到三亚,从家乡到异乡,从少年到白头,李登海吃苦遭罪的同时,也收获了希望。1979年,“掖单2号”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创造了我国夏玉米亩产776.6公斤的新纪录;1989年,“掖单13号”亩产1096.29公斤,创造了夏玉米世界纪录;2005年“登海661”(登海超试1号),创造了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新纪录……
40多年来,作为一名有抱负的农民,李登海始终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增收为己任,一直坚持在农村、在农田,自筹经费、自己挣钱、自选课题。李登海从不随便多花一分钱,但在科研创新上却非常舍得投入。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节约每一分钱,为的是科研创新,为的是开创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